十载乘风筑梦圆,今朝焕新再启航。作为深港合作的重大合作平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经过近十年发展,已孵化香港团队788家,目前在园团队429家,成为香港青年在内地创新创业的“第一站”。线下股票配资,在前海合作区成立14周年之际,深圳商报记者走入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中区一号楼,与见证这里“从黄土荒地变青创高地”的香港青年协会业务总监邓良顺展开独家采访,细数梦工场10年助梦腾飞的故事,并解读前海梦工场迭代系列政策中所蕴藏的新机遇、新动能。
深圳商报: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由前海管理局、深圳青联和香港青协三方发起成立,投入运营将近10年。香港青年协会在其中发挥了哪些资源优势?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邓良顺:香港青年协会(以下简称青协)于1960年成立,是香港最具规模的非营利性青年服务机构。主要宗旨是为青少年提供专业而多元化的服务及活动,每年提供超过25000项活动,参与人次接近600万。
从2005年起,青协就在香港推出了青年创业计划,提供创业资金、导师指导、商业网络等。2013年的时候,前海管理局和深圳市青联找到我们一起探讨了创办梦工场的计划,希望以我们作为与香港青年沟通的桥梁。
可以说我们的合作能取得今天的成果,不仅是因为前海本身在国家发展战略定位中的分量,更因为深港双向奔赴、合作不断深化的结果。我印象最深的是,园区最初的设计我们就参与提出一些意见,还特别邀请了香港青年建筑设计师为梦工场设计的以繁体“梦”字为建筑布局的草图,前海管理局迅速采纳了这一设计理念,这种“一拍即合”也让我们看到了深港合作共画蓝图的信心和未来。
今年3月,前海香港青年发展中心在前海梦工场一号楼正式揭牌启用,为香港青年在前海打造的专属服务平台,通过“港人服务港人”的模式为香港青年提供原汁原味的“港味”服务,支持他们在湾区生活、实习、就业、创业。现在正值暑期,我们也带了一批又一批怀揣梦想与激情的香港青年来到这里,参观创业环境、了解扶持政策、交流创新经验,希望能帮助他们在这里圆梦。
深圳商报:前海梦工场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双创”园区有何不同之处?具体会有哪些优势?
邓良顺:这些年我基本把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的类似园区(基地)都走了一遍。我认为梦工场有两大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是区位优势显著。对于香港青年人来说,这里的地理位置是非常优越的,尤其是对于香港新界西北部的居民来说,经过深圳湾大桥半个多小时就能到达前海梦工场,打消了通勤方面的顾虑。眼下,香港北部都会区以及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前海)的建设规划也在逐步推进中,未来也将进一步缩短彼此的时空距离。
其次是政策先行先试。实现“港资港法港仲裁”,前海的港资企业在处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时,可协议选择香港法来调解、诉讼,也可选择香港作为仲裁地;值得一提的是,前海也拿出真金白银,先后推出了许多针对香港青年更好融入大湾区的配套扶持政策,这些都让港人港企来到前海发展经营充满信心和保障。
深圳商报:此次发布的系列政策中提出“1510”的概念,即1元入驻梦工场、5亿元梦工场孵化资金、汇集香港5大高校创新资源进行创新创业合作、打造10大创新生态要素以及10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空间,您认为力度是怎么样的?会起到怎么样的效果?
邓良顺:这么多年来,无论扶持政策还是“港味”服务,前海梦工场都对香港青年“求贤若渴”。此次政策的扶持力度可以说是空前的,再次展现出了前海招才引智的决心。众所周知,在创业初期,资金和空间的短缺是香港青年首先要面临的问题。这个政策的“1”和“5”恰恰解决了他们的堵点和痛点,切实减轻了创业成本,会让有潜质的创业团队去努力争取达到入驻门槛。我们也将让更多青年人了解前海的发展机遇,吸引他们带着优质项目来到梦工场孵化落地。
深圳商报:今年前海管理局“一号文件”就聚焦AI产业,如今又提出要把梦工场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创新创业平台,如何理解这个概念?香港青年团队这方面有怎样的优势?
邓良顺:首先,香港青年人的学习能力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他们通晓“两文三语”的优势让他们天生具备国际视野,能够敏锐地了解到全球科创最前沿的动态信息。现在他们来到梦工场,如果能把新质生产力的相关概念融会贯通,充分利用内地完善供应链优势以及市场机遇的话,将有机会把自己的科创事业推上更高台阶。
去年,我们开始承办前海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香港赛区的比赛,就看到了非常多前景广阔、令人眼前一亮的创业项目,我们从中甄选了12个优胜项目,为他们入驻梦工场提供优厚的入驻条件。
目前,前海梦工场累计孵化香港创业团队788家,这其中不乏睿思芯科、易灵思、工业四库等融资额过亿元的创业团队,香港创客已成为园区最为活跃的逐梦“主力军”,这很好地反映了香港团队的科创实力。
深圳商报:新时期,新机遇。梦工场下一个十年,您认为会是怎样一番图景?还有哪些新的可能性?
邓良顺:十年只能说是我们总结回顾的一个时间刻度,实际上前海真是一年一个样,就比如最初我们只带来了20多家香港创业团队,如今已壮大到数百家;我们现在所在的发展中心,以前是一间公共会议室以及一家咖啡店,外面的梦工场沙盘和展示墙以前是一个空旷的活动场地;梦工场北区现在入驻了更多的创业团队,创业氛围热火朝天,下个月还将迎来香港大学创意学院落户。可以说这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也蕴藏着无限可能。
前海一直以来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我认为“面向世界”不仅是将服务、产品出海全球,我们是否能真正地把梦工场打造成面向世界的园区,从而吸引更多全球投资者和人才进入,集聚全球人才、资本、创新资源线下股票配资,这是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